茶卡:一座“盐池”折射改革之光
茶卡:一座“盐池”折射改革之光
原标题:茶卡:一座“盐池”折射改革之光
游客在茶卡盐湖游览。唐仲蔚 摄
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万用之物”,从历史的深邃中绵延至今,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身处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的乌兰县茶卡镇,因了大自然的造化与盐结缘,赋予了这块土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天然禀赋和独特优势。“白云千载空悠悠”,乌兰县拥着茶卡——这个在藏语里意为“盐池”的“金盆银碗”,曾经在一个漫长的路途中,乌兰县域经济发展却未因盐成势,手里端着的是“稀汤寡淡”。
改革,挥洒出神来之笔;转变,把茶卡“大青盐”从尘封的幕后推到新时代搭起的前台。在国企西部矿业集团和乌兰县以改革促发展的共同打造中,茶卡盐湖由单一的原盐生产到串起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由擦亮“天空之镜”到引发旅游业持续“井喷”;由一个个庄稼汉、放牧人,摇身一变汇成新兴产业大军……在改革和转变中飞速旋转起来的轮盘,让手托“大青盐”的乌兰人,在这块亘古土地上换了理念、换了路径、换了“活法儿”。
改革,让“茶卡盐”在“重新洗牌”后绽放异彩
“茶卡盐湖资源是我们乌兰县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什么在近几年才得以借着一个‘盐’字铺开了强县富民的篇章,这关键得益于以‘四个转变”推进“四个扎扎实实’,引领我们转变了发展的理念,乌兰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与具有雄厚实力和先进管理模式的西部矿业集团联手对茶卡生态文化旅游进行开发,从中找到了各自的优势,企业发展得到转型升级,地方经济得到了强力拉动,以改革共同筑起了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兰县委书记李元兴话语意味深长。
茶卡,空明澄澈的盐湖印证着自身的变迁。趟过时空隧道,曾经的茶卡走过长久“靠盐吃盐”的路段。粗放开采,要说资源被“吃一半,倒一半”绝不为过;传统经营,成本昂贵,到手的利润却微乎其微,产业经营前望无路。
新理念“逼”出了新路径。西部矿业集团和乌兰县围绕茶卡盐湖发展的深度融合,在循环经济的“手臂”伸进茶卡盐湖后,宝贵的资源在循环往复利用中被“吃干榨净”,并由此延伸开循环经济的上下游产业链。依然是“靠盐吃盐”,“吃法”的不同产生的效果却是天壤之别。正因有了富有生产和经营实力的盐业龙头企业——西部矿业集团旗下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开发,在茶卡建成全国首批绿色食品食用盐生产基地后,盐产业由此在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中脱蛹化蝶,在一批批上马的精细化生产加工线上迅跑起来。现代化的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将原盐加工成包括“大青盐”、“天然湖盐”、“低钠盐”、“藏青盐”、“海藻碘盐”等多个品种,在留存人们“记忆中的味道”的同时,又跟上人们现代生活的追求,开始打破区域、在天南海北的“舌尖上舞蹈”。
“新项目投产后,年产各类食用盐15万吨,除满足本省需求外,销售触角已跨出省域。随着今年茶卡盐湖分公司30万吨食用盐项目开始建设,“茶卡盐”将在改革带来的机遇中迎来发展黄金期。更重要的是以开采和保护并重,以精细化生产绕过浪费和破坏资源的陷阱,力求可持续发展。”茶卡盐业分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也正因把“茶卡盐”融入了国家的“棋盘”,这颗“棋子”便鲜活灵动起来。自2017年1月1日起,国家在盐业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茶卡盐及时跟进这个“春天”的步伐,迅速在盐改后占领市场,“广种博收”,相继在甘肃、河南、浙江成立分公司,一路南下直抵广东、福建等省份。这已非单纯的“盐值”,而是通过茶卡盐在改革和转变中顺势而为,外化为一个西北内陆欠发达省份的奋进赶超之势。
转变,“盐”与“颜”联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就在茶卡盐走俏省内外市场的同时,站立在“盐池”之畔的乌兰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和打量这块盐和泥土相拥相抱的土地。拂去岁月的风尘,“天空之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身边的山峦,自然天成的大美胜景,让人品味出,茶卡除实实在在的“盐值”之外,还拥有让世人刮目相看的“颜值”。
茶卡,在转变中抛开了遮面千年的“盖头”。2015年下半年,海西州与西部矿业集团抓住我省打造“旅游名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对茶卡盐湖的旅游“身价”进行了充分估量,就在次年早春,由西部矿业集团牵头成立的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挂在了茶卡盐湖之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理念中,派生出来的打造“茶卡盐湖——天空之镜”的发展思路由此破题开篇。
第一个章节,以展现“大美茶卡,盐业遗风,民族风情”为主题,突出环境整洁和服务功能提升,构建了“一轴二区三广场”的空间布局,以总投资达3.2亿元之巨,完成了涵盖基础设施、市政管网、智慧旅游三大类别的60余个单体工程。第二个章节,再次投资5千余万元,集中打造盐湖湿地、步行通道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在对茶卡的“绿水青山”进行重塑和再造中,无形中也筑起了通向“金山银山”的走廊。
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沉淀到了茶卡盐湖深处。就在三年的景区开发中,企业和地方不惜巨资规划绿化面积5.93万平方米,湿地恢复16.5万平方米,栽植面积扩充10.1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253.8万株……尤其在景区开发中注重与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在“依盐成景、依景促游”的同时,人文景观让外来游客领略的是民族风情,而让远行的海西人,尤其是乌兰的乡亲记住回家的路,记住难忘的乡愁。
转变,既是西部矿业集团转型升级和新产业拓展的成功范例,也为海西州旅游资源开发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更让茶卡盐湖在“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景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持续攀升。截至今年10月,景区接待旅游人数2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38.4%、123.5%。茶卡盐湖景区也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转变,吹皱了乌兰的“一池春水”。乌兰县也借助打造茶卡盐湖景区为契机,把自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合盘端出”,连续三年累计拿出1839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打造茶卡“青藏高原第一驿站”和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引来“莺飞蝶舞”。
福祉,改革与转变让梦想照进现实,百姓是最大“赢家”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推进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国有企业和地方的党委政府谋求和追逐的也正是让广大群众分享到改革和转变带来的“红利”,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伴随着“茶卡盐湖,天空之镜”享誉国内外,乌兰县文化旅游和第三产业借势而上,进一步推动创新改革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并行,举全县之力推进全域旅游,通过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辐射带动县域特色农牧业,乡村民俗旅游、民族特色文化等产业,强县富民的发展画卷舒展开来。
茶卡盐湖的“井喷”热度,传导给了距离景区4公里的茶卡镇和周边乡村,带动了茶卡镇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茶卡镇市场主体达到558户,其中,自2015年以来剧增330户,全镇围绕旅游从业商户占到80%以上。盐湖景区直接带动就业超过千人以上,间接带动就业3千多人。景区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景镇联动”效应,茶卡镇也因此先后摘取了“国家特色小镇”、“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和“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三项国家级桂冠。
而另据统计,在今年的6月至10月之间的景区旅游旺季,每天都有上万的游客在茶卡镇上消费“吃住行”,仅此数项,每天都给茶卡镇周边的商户带来几十万元以上的巨额收入。尤其是游兴未尽的游客,接着又走向县域内的金子海,哈里哈图景区景点,一条黄金线路承上启下,连点成片。
旅游产业之光为乌兰农畜特色产品“照亮”了前路。乌兰的山野中种植的“洋庄稼”藜麦和红、黑有机枸杞,借助旅游业搭起的各类平台,种植户无须走出乌兰县,手里的产品就迅速成为景区景点上游客的“抢手货”。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以养殖“柴达木福牛”蜚声省内,因其肉质优良,“身价”不菲,以前一心想着往内地高消费的重点城市打销路,随着国内外的“有钱人”到乌兰旅游人数与日俱增,一个个“柴达木福牛体验馆”开了起来,河东村众多养殖户圈里的“福牛”,真正给乡亲们带来了“福祉”。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乌兰不仅是“锦上添花”,其产生的“光热”也带来了难能可贵的“雪中送炭”。
位于茶卡镇幸福路上的茶卡社区,是一个农牧民搬迁社区。社区里的1044户人家、2173人,都是2016年分别从距离茶卡镇8公里的茶卡村、及20多公里外的巴音村搬迁到这里的农牧民。虽说由农牧民变成了茶卡镇的居民,住房比以前好了,生活环境改善了,面对的最大难题是没有后续产业。
其时,恰值茶卡盐湖景区在旅游淡季“闭门”升级改造,急需人力。镇上出面引领社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来到景区打工,不但挣到了收入,还在学到了各种技能后留在景区,成为这里的产业工人。“留守”在社区里的老人和妇女,也借着旅游业的“光”,或开起了“小卖部”,或办起了“家庭宾馆”,还有许多的闲散劳力在镇上和景区间跑起了出租车......一群农牧民从刚在茶卡镇扎下脚时的“心里发慌没底”,顺着旅游业铺出的道路迈开了脚步,在安居乐业中,真正完成了由农牧民向城镇居民的转身。
正若蝉蜕,不挣脱束缚身躯、与生俱来的蝉衣,就难以振起双翅,在沸腾的季节飞向可览风景的林梢。茶卡的改革蜕变依然在路上,其身后的背景是广阔的海西乃至整个青海大地,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正凝心聚力以“四个转变”推进“四个扎扎实实”,奋力在转身中凌空腾越。(本报记者 刘法营)
【背景链接】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是位于乌兰县茶卡镇附近的一个盐湖。“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建国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经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生产的原盐、再生盐、洗涤盐、粉洗盐、加碘盐、营养加锌盐等产品畅销全国。茶卡盐厂每年生产的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2003年,企业采用了船采船运工艺,使盐湖的开采工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远处有挖盐船在挖盐;近看这些盐,是像水晶状的晶体;尝一尝,味道与食盐略有不同。湖面上现代化大型采盐船游弋作业。湖畔,小火车来往奔驰,盐砣似雪山般矗立,展示着柴木盐湖的迷人风光和博大富有。
来源:青海日报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