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照片遭公开售卖 你的自拍照正变成别人的广告

  • 2018-05-26 14:46:49
  • 点赞量:2470
  • 点击量:45671
  • 作者:

个人1遭公开售卖 你的自拍照正变成别人的广告

女性1被售卖后频遭电话骚扰被盗图者无计可施

个人生活照遭公开售卖现象调查

个人1遭公开售卖 1来自网络

原标题:个人1遭公开售卖:被盗图者频遭骚扰无计可施

曾身患乳腺癌而不得不切除单边乳房的李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两年前的一张自拍照被添加无关的文字后,成为内衣、美胸仪器、文胸、瘦身产品等商品的广告。近日,李琍通过公众号发布辟谣声明称,文字内容严重与事实不符,严重误导消费者,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事件并非个例,多种类型的私人1被打包放在网上出售。出售者称,这些都是从社交平台1的所谓"没有版权"的1,如果购买量大,还可根据要求"定制"。针对此类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调查。

李逵变李鬼的尴尬

"如果真是拿我的1去骗粉,我心里还好受些,至少说明我长得好看啊。可是,他们竟然拿我的1去做减肥广告,还是减肥前的那一张。"对于自己的1被盗用的经历,北京市民林可欣无奈地说。

作为一个3岁女孩的妈妈,一年前,林可欣在断奶后开始健身训练,成功从130斤减重至97斤。但是,不久后,朋友却发来信息,说她的1被盗用了。

"朋友在微信以及微博上发现,一些人拿着我的1当广告宣传,一夜之间给保健品、健身房、美体内衣等做了广告。"在林可欣向记者展示的1中,盗图做广告的有代餐奶昔、减脂胶囊等各类减肥产品,"更让我气愤的是,这些广告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甚至有广告说我是高龄产妇、双胞胎妈妈,所以一夜之间我老了好几岁,其实我才30岁而已"。

遭遇这样困惑的,还有在北京读研究生的肖科。

"有朋友对我说,我的1出现在一些贴吧,我当时也没当回事。在社交App日新月异的态势下,各种社交软件横空出世。有个朋友突然给我看1,说在某社交软件上看到我的1,加好友后发现不是本人,没聊几句就被拉黑了,朋友就发了个1给我看。当时我还不以为然,觉得这App也没几个人知道,就没去追究,以至于后来给我造成极大的困扰。"肖科说,他后来发现,盗图者用他的1在各种社交软件上结交女性,并对女性进行各种骚扰,"现在,甚至有人质问我为何要冒充别人,李鬼和李逵,现在已经倒置了"。

对于被盗图后的遭遇,北京女孩赵蕊形容为"恐怖"。

去年夏天,赵蕊突然接到很多陌生来电。"对方直接问我在哪儿,但是不说他们是谁。有的人还说'刚刚不还微信聊天吗'?起初我没太在意,因为我的电话是对外公开的,只是跑出去把单位公示栏里我的电话撤了下来。在接到第十个电话时,我发现不对劲了,然后就用一个微信小号加了其中一个给我打电话的人。仔细询问后,我才知道有人通过微信加了打电话者,并且发不露脸的裸照给他,继而索要红包。然后,打电话者索要有脸的1和电话时,发的就是我的电话和我的1。"赵蕊说,"打电话者把聊天记录发给我时,我都惊了。然后,我想起我的微信允许陌生人看十张1,估计他们是这么拿到我1的。我拿到了用我1的那个人的微信号,但是无计可施,我让好几个朋友加他(她)都不接受。所以只能任由陌生电话不停打。最后只能报案解决"。

被盗图者毫不知情

在互联网时代,熟悉一个人的第一步也许就是通过观察对方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通过对方发布的动态来建立对这个人的初步印象。正是因为这一点,一些脑洞大开、别有用心的人,居然想到一些"歪点子"来包装自己。一些人大肆收集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私照,放在购物平台售卖。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有卖家兜售号称"2018潮流微信男女营销网恋套图,男女角色包装供你挑选"的生活照商品,并且在商品详情处注明"本宝贝包括745张1+32个视频,全部为一个人的"。

记者浏览这家店铺发现,共有4件商品正在销售,商品还添加了各自编号。记者随后添加了卖家的QQ,试图与卖家联系,调查这些生活照的来源及用途。

卖家向记者展示了其QQ空间内的相册,目前共有110多套女性生活照套图以及7套男性生活照套图,价格均是5元。卖家的QQ空间内,生活照套图标明了编号+1+视频+特征,如"活泼可爱清纯美女""百变网红风格美女""美食达人美女可爱"。卖家称,这些1都是自己亲自挑选的,不是网上那种特别常见的1,一般不会撞车。渠道一般来自于用户微博、朋友圈。

记者随后添加了另一名售卖此类1卖家的微信,她向记者展示了朋友圈众多的生活照套图。以编号A020为例,文字说明是阳光女孩、体育学校、爱好体操运动旅游。精选396张生活照,每张配文字和时间。卖家说:"这些1都是自己整理的,在外面买不到。套图的更新日期,就是在朋友圈发图的那几天。每天整理2套左右,朋友圈维持60套生活照。"

记者根据卖家提供的资料,在微博平台上搜索相关微博,发现了编号A020生活1中的女性。该用户在微博上共有478名粉丝,1736条微博。在微博中,该用户经常发布1及视频,大多是与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相关。微博上介绍这位用户是位80后,已经从北京某大学毕业,从1内容可以得知这位女性刚刚生完孩子,正在产后恢复。

随后,记者联系上1中的微博用户,私信告知其生活照被人在网上交易。对于记者的提醒,该女士最初表示疑问。当记者向其展示了生活照的交易1、交易价格及说明后,她对记者的提醒表示感谢。

当询问其之前是否遇到过此类事件或身边发生过这类事件时,上述被盗图的女士说:"之前没遇到过。"记者询问其对此持何种态度时,这名女士说:"微博上这样的生活照应该很多吧,这个也拿来卖钱吗?"

记者发现,卖家朋友圈中的套图包含不同时间、地点,个别套图时间从2012年至今,地点多为旅行地、商场、酒吧、电影院等。当记者询问生活照用途时,卖家没有过多说明。当记者以"微商宣传的话,买什么风格生活照合适"与卖家交流时,卖家马上回复:"生活悠闲富足,品质高,时而发一点产品""每张1配文字和时间,不用费脑子,不怕穿帮""单身,旅游生活美食各种场景,够发全年不停。"

"没效果"背后的维权难

在此类事件中的另一个问题,便是维权难。

气愤之下,林可欣决定维权。她找到其中一个盗图做营销的微博博主。

"我找了该微博博主,加了她的微信。但是这名博主说这不是她的个人行为,而是委托广告公司弄的。这之后,我再问任何问题都没有得到回复。"林可欣向记者回忆说,后来她将这件事发了朋友圈,"但是朋友圈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我朋友给这个博主留言删帖,留一个她拉黑一个,虽然大家尽力帮我举报了,但是依旧没有效果"。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对记者说,盗用他人生活照,且用于营利目的,首先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一些宣传甚至可能侵犯名誉权,比如用于整形医院广告等,如果采取秘密途径盗用,还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此外,这种行为还侵犯他人1的著作权。对此,我国民法总则和著作权法都有明确规定。

此外,记者注意到,盗用他人生活照的事件并非近期才开始。"这样的产业链之所以长期存在,因为这件事从商业角度来说是有利益的,对卖家来说可以赚到钱,对于买家来说可以吸引关注度、增加流量,它有很多暗箱操作和营利渠道。再加上法律处罚力度不够,从技术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够强大,造成了这一系列问题。"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巍说。

在朱巍看来,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买卖生活照的源头难以确定,"你不知道自己的1是从何处泄露的,你没有办法主张权利,所以卖家并不担心承担什么责任"。

"还有一个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违法收益高,因为用于商业目的,带来流量和巨大利润,而对于被侵权人而言,维权成本较高,因此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另外,监管也不到位,导致这种现象屡禁不止。"郑宁说。

"生活照毕竟不是隐私,是肖像权的问题,如果没有对外公开发布的话,卖家不承担责任。买卖生活照与买卖个人身份证信息相比,还是比较轻微的,所以引起不了大家的重视。"朱巍说,个人要想维权,还是从版权方面入手好一些,因为以侵犯肖像权来判断,卖方可能赔偿不到位,而1也是自己公开发表的,谈不上隐私权。

对此,朱巍建议建立源头溯源机制,增大相关的赔偿力度,"如果涉及到严重侵犯人格权的行为,可以考虑刑事惩罚"。

"公众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随便让陌生人看自己的朋友圈,较为私密的信息和1不要发朋友圈;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尽到身份核实、个人信息保护、违法信息处置、保存记录、报告等义务。"对于防范此类事件,郑宁还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及时查处和依法惩治违法者。


作者
文章赞赏列表
相关新闻

标签相关

浏览量:156378 时间:2020-11-20 16:58:01

浏览量:193754 时间:2018-05-28 10:34:28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

发 表 您 的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