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視窗:梅蘭芳居港點滴(三)
戲曲視窗:梅蘭芳居港點滴(三)
2018-07-15
在2013年訪問梅葆玖的文章裡,作者描述自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梅蘭芳「從此深居簡出。白天畫畫、練太極拳、打羽毛球、看報紙、集郵,還跟一位英國老太太學起了英語。每當夜深人靜時,他就把收音機放在地氈上,收聽重慶和延安的廣播。待到夜色深沉,梅蘭芳關緊所有門窗,拉上特製的厚窗簾,操起胡琴自拉自唱,為的是不讓嗓子倒回去。」
但根據其它資料顯示,梅蘭芳1938年居港之始,已不作演出,把時間花在其它嗜好上。就如學外語,他請了一個英國的老太太在家幫他補習英語。當梅蘭芳知道這位老太太還會世界語(即國際音標)時,又興致勃勃地跟她學了一段時間的世界語。沒有課的時候,梅蘭芳就畫畫。他從小就喜歡繪畫,遇到一幅名畫、一件優美的雕塑或是各式各樣的藝術品,都要細細觀摩、欣賞。日軍入侵香港後,人心惶惶,很難想像梅蘭芳還可以過着閒適的生活。
另一段資料說梅蘭芳居港期間,演出了《梁紅玉》及以反侵略鬥爭為主題的《抗金兵》和《生死恨》等劇目,鼓舞人們抗敵救國的熱忱,激勵抗戰鬥志。我懷疑這段資料的真確性,因梅蘭芳的劇團已回上海,很難作正式的公開演出。如果說在某些場合,作應酬式的演唱,可能性反而高一點,但就缺乏佐證。
梅蘭芳在香港期間,其中一項消遣活動是看電影。他經常到娛樂戲院、皇后戲院等幾家大電影院,而且不論是外國片和中國片,他都喜歡看。當時中國的古裝片還處在萌芽階段,遇到有這樣的新片到港,他就總是打電話叫許源來陪他去看。看了後,就和許源來談影片中藝術方面的處理問題,還指出裡面的服裝、動作和背景的配合,哪些地方是協調的,哪些地方顯得生硬。有一次香港上演差利卓別靈編、導、演的《大獨裁者》,卓別靈在這部影片中除了扮演大獨裁者希特勒外,還扮演了一個酷似希特勒的理髮師,用一種暗喻雙關的手法諷刺了希特勒的狂妄自大,愚蠢不堪。梅蘭芳十分欣賞卓別靈的演技和在影片中諷刺法西斯主義的思想,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共看了七次。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