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笔名子羽,男,江西鹰潭人,1956年12月出生。曾在福建师大艺术系进修绘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编导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大校军衔。 书法作品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数十次参加军内外其他各种展览。2次获国务院文化部群星奖,连续3届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年为中央电视台双拥晚会题写标题。曾作为军队代表出席全国第五届书法家代表大会。2011年五月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三人展”。另在国内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书画评论文章约200多万字;著有诗集3部、报告文学2部、长篇散文2部,舞剧文本和长篇电视作品6部等,在军区及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多台大型晚会中担任总撰稿;创作歌曲(作词)百余首,《神圣使命》、《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在全军部队广为传唱。2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5件作品获全军最高奖。参与主创的大型舞剧《牡丹亭》获全国舞剧比赛作品金奖。 地址:南京卫岗55号南京军区文工团创作室 邮编:210014 《吴国平书法作品集》前言 邱振中 吴国平的作品一如其人,平和、文静、雅致。他不属于那种第一眼便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书家,因此读吴国平要有耐心,要设法进入他作品的内部。——一旦进入,那里有一种自成格局的丰满。 人们大多站在作品外面来书写:观察、调整,调动储存的记忆,安排、控制、修饰。但吴国平真正进入了自己的作品中。或者说,他真正进入了自己的书写。他与自己笔下流出的线条融为一体。他的书写因此而变成了一种生存状态、生命状态。他作品中笔画的推移几乎没有任何停顿,行书、隶书、篆书,都清澄而流畅,其中包含一种不多见的统一性。 作品中的结构也在不停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无法通过一个完整的字去把握,而只能顺着每一笔画的空间位置去体察,这时,才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变化不间断地进行。不强烈,但一刻也不止息。这里便隐含着他的个性和想象力。 形成吴国平个人特征的原因无法一一检讨,但不能不说到他现代诗人的身份。 按纳博科夫对“文学”的解释——离开常识时,便是文学的开始,我们也可以说,离开常识便是诗的开始。每人都有一颗诗心,但人们不断压抑自己心中远离常识的一面,以至把诗心去除以近于虚无,但诗人珍惜这些,并尽一切努力把它们发展到不寻常的高度。由此而出发的书写,必然会带来异样的氛围。 当然,可以说诗歌与书法其实从未分离过,人们不一直在书写历代诗作——也包括我们今天的歌吟?但是,这不过是表面的联系,在精神生活和才能的构成上,诗与书早已相距遥远。即使能做旧体诗的人们,其写作与生存也远不是唐宋时期的那种关连。我们所说的诗心,本不须区分诗体,但是,如果要通过语言不断发掘生存体验中从未被探测过的境地,恐怕只是现代诗歌才能承担的使命。——人们如果不把这看作是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苛求,那么很容易发现,重新寻求诗与书的联系,必须更多地依赖对现代诗歌的感悟。 由此,我们便有了给吴国平以充分关注的缘由。 2009年10月2日邱振中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