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再现传统戏曲之美(组图)
昆曲,再现传统戏曲之美(组图)
在唐山的戏曲舞台上活跃着一支由老年人组成的昆曲艺术团。他们平均年龄近70岁,每个人都有民乐的一技之长,是昆曲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走过了将近十年的路程。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再现传统戏曲之美
昆曲艺术团成立于2010年,由赵锡善和夫人张帆组建。现如今,该团有乐友近十五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也已65岁。
出于对昆曲艺术的追求和喜爱,并决心在唐山这片热土传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些乐友们走到了一起,让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了生机,展现出它千古不衰的绝代芳华。
团长赵锡善已近八旬,原是市京剧团的副团长,退休后发挥余热,聚集了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老年人,组建了昆曲艺术团。在团里,赵锡善“三位一体”,担纲导演、指挥和演奏。团里的乐友们多才多艺,有的人不止擅长一门乐器。如何将“单打独斗”的他们融合在一起,团长费了不少的心思。他针对每个人的自身特点,经过仔细研究,筛选出与个人匹配的乐器。他认为:“昆曲表演是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形式,容不得半点马虎。”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乐队逐渐融合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市面上昆曲的载体少之又少,找不到适合他们的现成的演奏曲谱,谁能为这个团队量身定制曲谱?最终,赵团长将搜集唱腔、整理乐谱、配器的重任交给了乐友王宗甫。他不负众望,整理出了包括《牡丹亭》等经典唱段的曲谱十几首。但一些曲目他还没有来得及演奏就永远地离开了他的队友,离开了他热爱的昆曲。乐友们对王宗甫的离去表示惋惜,他们将王宗甫整理出来的曲谱精心排练,算是对他的一种回报吧。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乐队主唱张帆的唱腔圆润柔美,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
张帆退休前是京剧团的服装师,在老伴赵锡善的影响下,逐步喜欢上了昆曲。她没有演唱基础,不会识谱,加之昆曲独特的唱腔,在学习过程中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在乐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克服种种困难,花费大量时间勤学苦练,掌握了几十首昆曲唱段。
昆曲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昆笛手贾洪祥就显得尤为重要。他非科班出身,吹笛是业余爱好,接触昆曲以后就对它几近痴迷。排练中贾洪祥双目紧闭,陶醉于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昆曲中。
贾洪祥把昆曲看得比自己的生意都重要,当排练与挣钱发生冲突,他宁可放弃利益也要参加排练。昆曲艺术团没有参加过商业演出,团里自然也没有经费。贾洪祥发现团里缺少大提琴时,自己掏腰包购买并提供给其他乐友使用。
“老戏骨”李贵宝是团里最年长者,今年82岁。从事音乐几十年,有着很深的音乐造诣和素养,平时总是为大家解惑答疑,被乐友们称为“音乐智多星”。他痴迷于昆曲艺术,背着沉重的大提琴倒两次公交车参加每周两次的排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
在昆曲的演奏中,扬琴是乐队的主打乐器,每次排练,居于团队中间位置的扬琴手张宝信手中的锤就是他的指挥棒,锤起时,大家马上进入演出模式。
每次排练他们都精神焕发,他们认为:昆曲滋养了心田、愉悦了身心、丰富了文化生活。昆曲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和享受……
在张帆看来,弘扬、传承昆曲成了她目前的心愿。她开始寻找喜欢昆曲的人,动员京剧票友来试听昆曲,说服有演唱功底的同行学唱昆曲……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已经有十几个学员跟随张帆学唱昆曲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昆曲,每年的戏迷演出月,艺术团都要义务为群众演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昆曲艺术团已取得一些成绩,他们演奏的曲目广东音乐《宾鸭穿莲》获得市第一届民乐比赛二等奖,昆曲《牡丹亭》选段获得唐山戏曲演出优秀奖。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