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那些曾改变李安、昆汀人生的邵氏电影

  • 2017-11-01 10:29:23
  • 点赞量:2437
  • 点击量:45293
  • 作者:

邵逸夫
邵醉翁
电影《白金龙》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5年,邵氏鼎盛阵容
邵醉翁夫妇70年代合影 天一公司上海旧址
电影《龙门客栈》

    ◎夏秋

    近期开播的新剧《传奇大亨》,剧情是以邵逸夫先生的个人经历为蓝本创作的。这位以慈善事业和影视产业闻名全国的传奇商人,其百岁人生与中国电影百年历史有着高度重合。

    经营颜料生意的家庭,走出了四个做电影的文艺青年

    邵家本是从宁波到上海行商,经营颜料生意的家庭,八个孩子中,有四个儿子成了文艺青年,后来都投身娱乐圈,并改用颇为诗意的名字:醉翁、邨人、山客、逸夫。说起邵逸夫从事电影事业的领路人,还得数他的大哥邵醉翁。1925年,醉翁放着好好的律师和银行经理不当,偏偏开起了天一影片公司,并把二弟、三弟和六弟拉过来帮忙,分管总务、发行和摄影。

    和其他电影公司的正剧范儿或左翼范儿不同,天一公司走的是大众娱乐路线,共投拍了超过 100 部影片, 其中一半以上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在好莱坞影片风靡上海滩的二三十年代,“天一”还打出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广告语。独树一帜的古装稗史风格不但广受欢迎,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邵氏电影的拍片类型。

    光有独特风格还不行,还得有与时俱进的技术。1931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三部有声电影,天一拍摄的片上发声影片《歌场春色》,就是其中一部。1933年,看准粤语片在东南亚的号召力,天一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在上海拍摄了首部有声粤语电影《白金龙》。

    邵醉翁导演的《义妖白蛇传》,让天一公司在南洋站稳了脚跟

    讲到天一公司在东南亚的业绩,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那就是天一被竞争对手六合公司围剿排挤,不得不远赴南洋突围。事实上,早在六合公司成立前两年,天一已经在筹备拓展南洋市场,1926年六合公司刚成立不久,邵醉翁导演的《义妖白蛇传》,在南洋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站稳了脚跟。因此,天一远赴南洋寻找商机,并非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主动出击的结果。这一次出击,也为后来的邵氏电影称霸东南亚,打下了基础。

    邵氏兄弟所具备的国际视野,在天一时期就已经凸显。从 30 年代开始,邵氏兄弟在内地、香港及东南亚建立跨国娱乐网,二战结束后,还成立英美影片发行部,亦购入印度影片发行。邵逸夫还远赴好莱坞和欧洲考察,并在南洋地区将毁于战火的原有戏院进行改建和扩建。

    电影公司有风格、有技术、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没有包装明星的手段,想要取得好成绩也是不成的。胡蝶、吴素馨曾经是天一的台柱子,二人离巢后,天一力捧陈玉梅为当家花旦。1933年的电影皇后选举活动,陈玉梅惜败于已经跳槽明星公司的胡蝶。1934年再次评选时,据说天一公司收购了所有刊登选票的杂志,把陈玉梅顺利捧上“电影皇后”之位。此后天一公司扬眉吐气,“电影皇后”也成为公司的活招牌。而且,陈玉梅和胡蝶、吴素馨不同,她后来与邵醉翁结婚,成了邵家的人,自然不会跳槽其他电影公司。

    邵逸夫赴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为邵氏的掌舵人

    1958 年邵逸夫赴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替二哥成为邵氏的掌舵人,与新加坡商人陆运涛创办的电懋公司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一件事情彻底改写了陆运涛和邵逸夫两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电懋与邵氏双雄争霸的局面。

    1964年,第十一届亚洲影展在台北举行,陆运涛参观完台中,乘坐飞机返回台北。同机飞行的还有两名偷偷将手枪带上飞机的国民党军官曾晹和王正义,这两人试图劫持民航飞机飞往大陆,结果在搏斗中射中飞行员而导致空难。陆运涛夫妇在这次空难中死亡,电懋元气大伤,也使香港电影市场变成了邵氏的一家独大。

    “电懋”解体后,“邵氏”就成了当时华语电影界唯一采取好莱坞片厂制的大公司,是名副其实的“东南亚电影王国”。“邵氏”旗下有众多的签约明星、分班制的导演及编剧、大型片场和冲印厂,在东南亚甚至北美拥有自己的数百家戏院,在制作、发行、公映及宣传方面有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当今娱乐圈的招数,都是邵氏玩剩下的

    说起造星机制,当今娱乐圈用的招数都是邵氏玩剩下的,万变不离其宗:公关宣传如何引导粉丝流量。

    这些年明星动不动跑好莱坞拍片,跟国际接轨,邵氏那会儿就已经有这种套路了。宣传旗下女星李丽华是“继黄柳霜后,二十年来中国演员在荷里活当主角的第一人”。

    邵氏从电懋高薪挖来的女星林黛,曾四次夺得亚洲影展影后桂冠。1964年,林黛自杀身亡,参演的《蓝与黑》成为遗作。由于部分内景还未拍完,需要找到外形接近的女演员作为替身完成拍摄。杜蝶作为林黛替身拍完这部片子之后,邵氏即打着林黛遗作的名义,借助其在粉丝中的票房号召力使影片顺利上映,又将杜蝶塑造成“有情有义,救场如救火”的义气女星。

    乐蒂从长城跳槽邵氏,因纤细美艳又娴静温柔的气质,主演李翰祥的几部古装片《儿女英雄传》、《倩女幽魂》等,火速得到“古典美人”的称号。

    后来与乐蒂搭档、反串出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凌波,更是凭借中性气质,在港台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的心。此后,凌波在邵氏还分别主演了董永、花木兰等性别迷离的角色,粉丝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她。凭借中性的“总攻”气质,获得空前的粉丝流量,邵氏女星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做到了。

    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启蒙了李安的电影梦

    1956年,内地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后引起轰动,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因唱词易懂、唱腔优美而一夜之间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同年,该片在香港上映,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直接启发了50年代末邵氏黄梅调电影的诞生。

    李翰祥是邵氏黄梅调吃螃蟹的第一人,从1958年的《貂蝉》至1977年林青霞、张艾嘉等众星云集的《金玉良缘红楼梦》,邵氏在20年内共拍出三十余部黄梅调电影。至于为什么叫黄梅调电影,而不叫黄梅戏电影,据说是为了与内地有所区别,“黄梅调”这一名称在港台电影人和普通观众中接受起来更容易。

    1962年,一部对邵氏、观众和后来的电影人都极为重要的黄梅调影片拍摄完成,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次年《梁祝》在台湾连续上映半年,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彼时台湾观众中有一位9岁的迷弟,多年以后这个受到启蒙的小男孩也走上了电影之路,他就是两夺奥斯卡奖的大导演李安。

    《梁祝》在第二届金马奖上夺得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音乐、最佳录音、最佳彩色摄影奖,同时也为反串出演梁山伯的凌波带来一座“最佳演技特别奖”。

    武侠暴力美学的邵氏电影,还影响了昆汀·塔伦蒂诺

    黄梅调电影卖座,连带使邵氏女星地位和片酬都要高于男演员。一直到胡金铨、张彻、楚原的邵氏武侠片盛行之后,这种情况才反转过来。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男明星在影片中居于主导地位,除了“武侠皇后” 郑佩佩一人可以与男星抗衡之外,香港影坛的女演员开始在重男轻女的模式下工作,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50年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几位重要人物梁羽生、金庸、古龙陆续推出重磅作品。60年代,香港社会因民生问题产生的积怨无处排解,在内地甚至全球政治动荡的影响下,暴力事件频发。此时,美国西部片、间谍动作片开始走俏,而黄梅调电影在李翰祥出走台湾后日渐没落。英雄主义的武侠暴力美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胡金铨的《大醉侠》、《龙门客栈》和张彻的《独臂刀》、《金燕子》使邵氏电影改观,一扫长久以来的脂粉气,实践了邵氏倡导的“武侠世纪”。

    美国电影怪才昆汀·塔伦蒂诺早年在音像店打工时接触到邵氏动作片,也影响了昆汀日后电影的风格。他将邵氏兄弟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SB”用在了电影《杀死比尔》中,作为对邵氏电影的致敬。

    而当初那位在台湾看黄梅调《梁祝》潸然泪下的小小少年李安,多年后也用一部武侠片《卧虎藏龙》向前辈交出了答卷。

    邹文怀出走组建嘉禾公司,邵氏陷入人才危机

    邵氏家大业大,一手撑起东南电影的半边天,也捧红了一大票演员和导演,对明星演员和导演的个人发展不够重视,也渐渐对后起之秀起了倨傲之心,以至于发生李翰祥、邹文怀出走另起炉灶,错失李小龙和许冠文等票房明星的事情。加上林黛自杀、乐蒂约满,邵氏电影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

    特别是邹文怀1970年出走后,组建嘉禾公司,带走邵氏的一些骨干,一场对香港电影界影响深远的竞争拉开了序幕。主演《独臂刀》走红的王羽,跟着邹文怀去了嘉禾,然后参演嘉禾与日本合拍的《独臂刀大战盲侠》,因此爆发了邵氏与嘉禾的版权之争,昔日宾主邹文怀与邵逸夫对簿公堂,官司打了整整一年,以嘉禾败诉告终。然而,嘉禾却钻了个空子,继续用王羽拍残障武侠片,只不过不再用独臂刀的名号,改称独臂拳王了。

    1971年,当邵氏不愿屈尊赴美与李小龙谈合约时,邹文怀立即派人到美国,将李小龙招致麾下。结果凭李小龙一人之力,以《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几部影片,嘉禾打了翻身仗,在与邵氏的竞争中扭转了局面。

    李翰祥于70年代重回邵氏,开启了风月片的拍摄模式。在他的《大军阀》中参演的许冠文,向邵逸夫提出自编自导并与邵氏分成的要求,但遭到断然拒绝,嘉禾适时向许冠文伸出了橄榄枝。此后许冠文在嘉禾拍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摩登保镖》等影片,连破香港票房纪录。

    李小龙逝世后,功夫片后起之秀成龙、洪金宝也与嘉禾开始了李小龙式的合作模式。 嘉禾出品的本土化粤语片有压过邵氏的苗头。再加上,70年代东南亚各地出现政治变动,建立起以保护本土电影为目的的壁垒,邵氏曾经最为倚重的东南亚市场逐渐萎缩。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和观众的口号,则慢慢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所幸,马来西亚财团在香港成立的天映娱乐有限公司,买下邵氏700 多部电影的版权,着手进行数码修复并重新推向市场。那些影响过李安、昆汀·塔伦蒂诺、吴宇森、杜琪峰等人的佳片,不会随着邵氏退出历史舞台而尘封。

                                                                                                                     责任编辑:乐又

作者
文章赞赏列表
相关新闻

标签相关

浏览量:160591 时间:2020-11-20 16:58:01

浏览量:198626 时间:2018-05-28 10:34:28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

发 表 您 的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