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联主办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
文化部文联主办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
原标题:文化部文联主办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
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由文化部与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11日在文化部举行。
11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话剧立足于本土的艺术实践,经由民族自觉的选择、民族精神的洗礼、民族文化的哺育,已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扎根、成长、壮大,已走出一条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奠定了自身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特色。
中国剧协顾问、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徐晓钟表示,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的时候,历史在向中国话剧工作者发问:如何面对新时代?如何面对我们面临的新的语境和新的课题?
他认为,当下时代的年轻观众艺术和娱乐视野比父辈更为开阔,他们受到影视、电脑、网络等影响更侧重需要休闲、娱乐,期待剧场能给予他们“新”、“奇”、“怪诞”体验。因而在实践中,有些具体的戏剧艺术的组织者和经营者往往并不都自觉的具有健康的戏剧观和美学原则,而推动他们的常常就是“娱乐”、“新”、“奇”、“怪诞”。这常常很显眼地表现在一些演出的“剧名”上或“广告上”,为了适应剧场“新观众”的需要,部分戏剧的创作者和组织者着意迎合低级趣味、娱乐需求,存在着浮躁、短视、急功近利等现象。有的话剧创作缺乏生活根基,文化蕴涵缺失;有的小剧场戏剧“快餐化”,也有某些大剧院的戏剧“不接地气”,存在着思想不够精深、艺术不够精湛、制作不够精良的问题。
徐晓钟坦言,现代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年观众)观剧的“审美准备”和“审美期待”的不同。“作为戏剧工作者对这种现象是必需要正视的。我们可能要适应和调整,但是不能只适应调整,更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迁就,甚至对非健康、非审美的创作倾向不做辨析、批评,一味听之任之,更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中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则在发言中说,他喜欢两句话,一个是电影《梅兰芳》中的台词:“谁说了算?座!”另一句是戏曲前辈的话:“京剧不就是给国人做个样儿。”“我是戏剧工作者行业中的一个普通演员,不忘初心,当一个像我崇拜的艺术前辈们那样的好演员,在舞台上干一辈子,我自问,也得让观众和同行说,专业上我是对劲儿的,学得有根儿,演得有自己,心中有观众。牢记使命,要让观众买票进场子,如同当知青时割麦子,一刀一刀,一垅一垅地干,一场一场地演。”他说。
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回忆了最近创演的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我们背上行李直接去了宁夏西海固最穷的一个村去体验生活,一起生活了近两个月,真正熟悉了村里的人和事儿,和很多村民交上了朋友,最终根据真人真事形成了《闽宁镇移民之歌》的剧本故事。然后我们给村民讲故事,得到他们的认可才开始创作、排练,还请村民一起审查作品。”他介绍,这台戏用大篷车流动舞台已经在宁夏农村演出了近300场,基本上实现全自治区乡镇全覆盖。“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就要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点牢记在心。”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出席并讲话。(完)
来源;中新网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