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争议之作19年后复排 张若昀首演话剧

  • 2017-12-04 15:52:31
  • 点赞量:2187
  • 点击量:41251
  • 作者:

林兆华争议之作19年后复排 张若昀首演话剧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由林兆华执导、张若昀主演、丰硕果实林兆华戏剧创作中心制作的话剧《三姐妹·等待戈多》,将于2017年12月14日、15日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首演于1998年,是林兆华实验戏剧的巅峰之作。本次演出特邀当红小生张若昀加盟。这也是张若昀在离开校园近十年后首度登上话剧舞台。继上海首演之后,该剧将启程全国巡演,在重庆、武汉、深圳、珠海、北京等四十多个城市演出。

概念版海报

无望中的希望,等待永恒的明天

1998年,病榻上的林兆华在等待病愈的煎熬中突发奇想,把契诃夫与贝克特这两位戏剧大师的代表作《三姐妹》与《等待戈多》做一个后现代的拼贴,由此成就了这部划时代的实验戏剧经典。

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是名门之后,她们住在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外省小城,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三姐妹每日都满怀忧伤地眺望故乡莫斯科,梦想着有一天能到莫斯科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派戏剧的扛鼎之作,讲述的是两个流浪汉经年累月地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到来,在等待中百无聊赖打发着时间。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何等待、等到何时。

林兆华的《三姐妹·等待戈多》提炼出两部戏关于“等待”的主题。《三姐妹》是“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等待戈多》里是等待那个“明天会来”的戈多。

在易立明设计的舞台上,三姐妹的“家”是一座水中央的孤岛。孤岛之外一棵树下,两个流浪汉在那里等待戈多。就这样,两部戏剧的主人公,生活在各自的剧情里,一水之隔,台词交错,形成了电光火石的化学反应。

岛上的人很容易出来,岛外的人很容易进去。他们遥遥相望,又互为镜像,照出了现代人最容易陷入的万劫不复。他们都是梦想家,满怀希望地在等待、等待,却没有任何行动力。林兆华说,《三姐妹·等待戈多》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无望中的希望”。

有人热泪盈眶,有人无动于衷

《三姐妹·等待戈多》1998年在台前降生。幕后的插曲,也许比戏更“精彩”。

先是在剧目立项阶段就碰了壁。林兆华原计划是在自己的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制作这部戏,他是剧院副院长。结果领导回复,“单独排《三姐妹》同意,单独排《等待戈多》也同意,但是你要把它们合在一起,那不行”。据林兆华回忆,那段时间本来还有一位日本商人愿意投资他做戏,只是要求排“中国戏”。“我不知动了哪根筋,偏要做这个,人家就不想投了”后来,林兆华拉上舞美设计易立明,一人掏了几万,戏就开排了。

不料,这部戏上演后旋即遭遇票房“滑铁卢”。在当年,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最少的一场只卖出几十张票,这让原定30场的演出一下缩减到12场。除了票房惨淡,戏剧业内的口碑也褒贬不一,不理解的声音比比皆是。《中国戏剧》的评论中描述,这部戏“怎么也唤不起热烈的剧场效应”。《上海戏剧》的文章标题更是直接将林兆华直扣上“票房毒药”的帽子。

但《三姐妹·等待戈多》的支持者同样为数不少,其中不乏文化界、知识界人士。余华就是其中之一。观看演出后,他撰长文盛赞林兆华,“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令人惊讶,又使人欣喜”。

1998年,在《三姐妹·等待戈多》的观众席上,有人热泪盈眶,有人无动于衷。

时隔多年,青年导演王翀看到了演出现场模糊的视频。在本次演出前夕,他特意提笔回忆看视频时的感受:“被它击中了……我边看边哭泣,不是因为他们,全是因为自己。”也许,正是争议造就了《三姐妹·等待戈多》的传奇性。

大导儿女齐上阵,新版张若昀接棒濮存昕

据悉,本次复排《三姐妹·等待戈多》的,除了导演林兆华本人,还有林兆华的儿子林熙越,林熙越也是一位出色的戏剧和影视演员,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

排练照(从左至右:李浩天、林兆华、张若昀)

此次张若昀将扮演的是濮存昕当年的角色,张若昀本人对首次演出话剧跃跃欲试。据悉,张若昀将于下周开始进组排练。为了准备排练,他本周还特意前往人艺观看了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窝头会馆》的演出。

对于即将登上话剧舞台,张若昀表达了希望通过演出话剧来磨练演技的期待:“我只能说是恰好发生在这个时段,恰好发生在一个非常需要又很有意义的时段去做这样的事情,也确实对自己来说需要提高,因为现在还没有开始排练,到时候会发生什么现在还不知道,但那时我觉得一定会很多的感悟的。”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文章赞赏列表
相关新闻

标签相关

浏览量:162703 时间:2020-11-20 16:58:01

浏览量:201227 时间:2018-05-28 10:34:28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

发 表 您 的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