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人努力扛起社会担当
《相爱相亲》剧照。 |
上周,中国电影“双喜临门”,一是全年总票房突破500亿元,二是大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闪耀台湾金马奖。如果说前者是“面子”,那么,后者就是不折不扣的“里子”。这一下,面子和里子都有了。
今年算是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大年”,从暑期档的《冈仁波齐》,到“九一八”当天上映的《二十二》,再到正在放映的《引爆者》《嘉年华》,不断在影市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张扬、郭柯、常征和文晏这些人到中年的电影人,把目光更多投向了现实主义题材,扛起电影创作者的社会担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的一种幸运。或许正如文晏在解读《嘉年华》片名时所说,“我们身处一个嘉年华似的娱乐年代,但喧嚣之下,总有那么一群人,用更冷静的思考和更艺术的表达,不断提醒着中国电影的责任感。”
视角放低 关注底层人物命运
《嘉年华》透过两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背景下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性青春成长的残酷故事,冷静但不乏力量,勇敢且保有暖意。在这部电影中,性侵案件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呈现了社会在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的一种失职,以及这些女孩在逆境下如何去成长,怎样去面对。
“该有的哭诉、禽兽都没有,从头到尾波澜不惊,难道我看了一部假的‘性侵’电影?”有观众这样说道。或许因为太过冷静克制,《嘉年华》上映5天,累计票房也不过1600万元,与6000万元的预期票房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导演文晏也不愿意把影片拍成一部“卖惨”的电影。她说,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是一种境遇的反映,“希望观众不只是简单地消费这些人物,而是能给予他们真正的关心。因为,这是身为旁观者的一种责任。”
无独有偶,与《嘉年华》同天上映的,还有一部叫《引爆者》的电影。尽管在类型上更加商业化,但《引爆者》同样是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现实主义电影,段奕宏饰演的爆破工人赵旭东在一次矿难中侥幸逃生,却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也被卷入漩涡中心。爆破工人赵旭东除投射了导演自身的感受外,在身份上也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在很多煤矿主眼中,这样的人命似草芥,如浮萍无根,如困兽犹斗,现实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到了电影里,导演常征给了他们智慧和斗志,也给了他们尊严。
接续血脉 现实主义迎“大年”
现实主义作品的涌现,很大程度上跟中国电影创作者的社会担当密不可分。他们努力关注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努力关注被损害被边缘的人群,即便做不到像韩国电影《熔炉》那样“改变了国家”,仅仅是让一些现实“被看到”,也是这类电影的胜利。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市场化以来,中国电影创作者的社会担当就从来没有缺席过,哪怕是市场一派萧条的90年代,也涌现了以第六代导演为代表的创作群体,他们高度关注社会现实。”影评人曾念群认为,他们的努力虽然磕磕绊绊,近十余年又一度被市场所淹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放弃。以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王小帅等为代表的中生代创作群体,不仅自己依旧保持着冷峻而独立的现实主义创作冲动,在代际传承和新人扶持与挖掘上也是不遗余力。
相比往年,今年确实是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大年”,但远没有达到井喷之说。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也还处于一个蛰伏期,创作力和创作冲动依旧没有得到释放,资本走向和观众期待都还在冰期里。“但可喜的是,今年涌现了像《嘉年华》的文晏、《老兽》的周子阳、《大世界》的刘健等关注现实的新生力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影评人说。
其实,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精神血脉一直存在,只不过时断时续。“今年已经算是不错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提到,现实主义题材还可以更多元化一些,“不只有批判的现实主义,也可以有温暖、诗意的现实主义,比如前段时间上映的《十八洞村》《相爱相亲》等。”
破除困境 更要把故事讲好
在接受采访时,饶曙光刚刚看完《嘉年华》,电影让他感到很惊喜。“现实主义题材越来越受到关注,是因为它们与中国观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这些电影立足于现实生活,更容易引起本土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是再精彩的好莱坞大片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的电影创作者应该充分加以利用的。”
但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目前的困境也客观存在,UME院线总经理刘晖在与观众的实际接触中感到,许多人对此类电影的接受度其实并不高,“像《二十二》《嘉年华》这样的严肃题材,虽然大家都知道很好,但有的观众会觉得电影带给人的心情比较沉闷,所以不会主动选择。大部分人现在还是习惯把看电影当作一种娱乐吧。”
刘晖认为,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涌现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今年几部备受关注的电影,不仅观照了当下的中国社会,在电影题材上也是一种丰富。“但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电影,如果想让观众接受度更高,都要进行商业运作。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还需遵循市场规律,尤其是这些严肃的现实题材电影,更需要有讲好故事和推广的能力。”
来源: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乐又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