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艺术家“波波”的石刻艺术梦

  • 2019-05-25 11:26:49
  • 点赞量:2367
  • 点击量:46396
  • 作者:

聋人艺术家“波波”的石刻艺术梦

  周建波的石雕“满汉全席”

  5月19日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日前,记者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采访了民间艺术家周建波,请看他的自强故事——

  ■“满汉全席”

  5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聋人民间艺术家周建波的家。一进门就被一桌“满汉全席”吸引住了,鸡、鱼、螃蟹、扇贝、包子、饺子……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原来,这些都是周建波的石刻艺术品。

  环顾四周,我发现,这里更像一个雕塑博物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木雕、石雕、竹雕、剪纸作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各个房间。

  满汉全席、500罗汉、百座达摩雕塑等成品,多到周建波自己也数不清。他只知道,这是他4年多的心血,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舍不得卖。

  他曾获得诸多奖项,2000年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木雕项目特别奖、第三届国际(北京)剪纸艺术博览会“南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中获金奖……80多个奖项见证了他的成绩。他开发的圆雕、根雕、木竹帆船、仿真动物、木器儿童玩具、木雕画、动物钟及剪纸等数千件作品,先后出口到东南亚、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他曾荣获“民间艺术家”称号。

  周建波经常自称“波波”,他表示,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波波文化公园”,公园里设立罗汉馆、达摩馆、剪纸石艺馆、木雕馆等8个馆。

  ■ 历经坎坷

  8岁那年,周建波高烧不退,治疗时药物过敏导致失聪。耳朵聋了,逐渐也不会说话了。为了让孩子能重新说话,他母亲每天教他学读一个字,教他分辨口形,理解字意。日积月累,周建波慢慢学会了唇语,能够根据别人的口形与人交流。后来,他的听力有所恢复,勉强能与人交谈。

  如今,他说的话,大家基本能听懂。他阳光、热情,思维敏捷,侃侃而谈,很难看出他是一名有着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谁能想到,他还有过自杀的经历。

  上高中时,周建波在沙县三中一名美术教师门下学了两年素描。毕业时,他报考了厦门一所艺术院校,笔试成绩顺利通过,他的美术作品受到考官的赞赏,却因为耳聋被拒之门外。

  回到家后,周建波万念俱灰,将一大把安眠药吞了进去。幸好被母亲发现,抢救过来。

  经历了生死的周建波更加珍惜生命,爱护家人,决定好好活下去。

  因为听力问题,周建波朋友很少,常常独来独往。他迷上了玩泥巴,捏泥人,也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学织毛衣,跟着邻家阿婆学花鸟虫鱼剪纸艺术。后来,他开始了竹雕、木雕、石雕。手掌上刻刀留下的疤痕,见证了他从绘画到雕刻再到剪纸的一次次转变和飞跃。这成就了周建波,并最终使他走上艺术之路。

  ■“抢救”的艺术

  周建波的家里摆放着上万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其中90%都是在沙县“抢救”回来的。他认为,石头也有灵性,剪纸和石雕是一门“抢救”的艺术。他尝试着把素描和雕刻融入剪纸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路走来,周建波深深体会到聋哑人的无奈和孤独。因为语言障碍,没有朋友,很多聋哑人常年生活在孤独中,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他总想以自己的经历激励残疾人朋友,尽力为残疾人做些事。

  2013年6月,周建波利用自己工艺美术方面的特长,组建了聋人手工室,教聋人制作手工艺品,还把自己的家贡献出来,作为手工室成员的活动场所,并提供刀具、电钻、工艺品配件等。他们经常利用晚上及周末的时间聚在一起,一边制作工艺品,一边交流心事。在工作室,他经常工作到夜里两点。松枝、竹枝、三合板等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他们的摆弄,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艺无止境,精益求精。10多年来,周建波平均每年要消耗4000多元红纸,用于练习和创作剪纸。2013年,他成为全国第二个成功做出纸雕鹰的人。

  他每年都去学校表演剪纸技艺,教中小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剪纸,他还在沙县文化馆开办剪纸培训班,义务培养剪纸传人。他的朋友对此表示不理解,说他有钱不赚,偏偏免费办班,周建波却回答:“行善”。


作者
文章赞赏列表
相关新闻

标签相关

浏览量:163446 时间:2020-11-20 16:58:01

浏览量:202035 时间:2018-05-28 10:34:28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

发 表 您 的 评 论